反应时天文学,又称闪光度测光学,在天文学中是一种利用恒星瞬时亮度变化的测量方法。这种天文学测量技术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

当时,哈罗·沙普利(Harlow Shapley)和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等一些知名天文学家意识到,利用星系中的恒星变化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可能无法精确地测量宇宙尺度中较遥远的恒星。于是他们开始考虑利用恒星的闪光度来进行测量。

在1912年,丹麦天文学家埃斯特维·安德鲁·安德森(Ejnar Hertzsprung)首次提出,恒星的亮度可能与它们的温度和半径相关。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各种观测数据逐渐揭示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1913年,美国天文学家亚瑟·埃弗里(Arthur Eddington)观测到了天鹅座恒星的闪光度变化,并认为这可能是与它们的绝对光度有关。

然而,真正的突破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哈罗·沙普利和亨利·诺里斯·拉塞尔(Henry Norris Russell)等人开始发扬所长,利用闪光度测光学方法进行观测,以确定恒星的距离。拉塞尔和沙普利在1933年发现了来自麒麟座的Cepheid变星,能够为天文学家提供可靠的标准光源。他们测量了这些星体的亮度和周期,从而准确地确定了它们的绝对光度。由此,他们成为了第一批利用闪光度测光学方法推测宇宙中恒星距离的天文学家。

这些测量结果为宇宙学提供了重要的标志性进展。它们提供了太阳系周围空间的首个真实的地图,并允许天文学家摸索出宇宙中其他天体的实际位置、大小和形状。实际上,这项突破的成果,被视为是宇宙较大尺度信息的第一次真正披露。

反应时天文学开端可以溯源到20世纪早期,而开创这项技术的一系列实验和测量,都为宇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大的推动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楚甄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

最近发表